商业

拉美: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新前沿

中国与拉丁美洲的伙伴关系总体乐观,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新书指出。
  • en
  • 中文

过去十年来,中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的主要投资方和建设者。由于中国储蓄率极高,国内投资放缓,中国开始着眼世界,投资于从西非到亚马逊地区的各类基础设施项目。

而“一带一路”倡议(BRI)则是推动这些投资的主要力量之一。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项目资金逐渐增加(目标1万亿美元),投资范围已扩大到70多个国家。这种海外投资不仅体现了中国雄心勃勃的外交政策,而且也给地缘政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中方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四处开花,专家、各国政府和媒体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也在不断升温。 无论是围绕具有战略意义的斯里兰卡海港经营权的长期纠纷,还是“中巴经济走廊”(CPEC)这个饱受争议的“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中国的全球角色引发了诸多疑问。

基础设施提供者

问题的核心在于,中国是许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LAC)国家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主要提供者。 2018年初,中国邀请LAC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目前中方在该地区共有100多个正在设计、建造过程中的土木工程项目,投资总额达600亿美元。中国似乎已经成为填补该地区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长期资金缺口的主要资金提供方。

我们在新书——《打造新时代发展: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分析了这一现象的核心趋势和挑战。该研究基于全球研究机构和学者之间跨学科领域的务实合作,其中包括来自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美国的政治科学家、经济学家、人类学家和发展实践者。本书着重分析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不同案例,是第一本对中国基础设施投资进行评估的图书。

中国影响不断扩大

在中国政府贷款的支持下,中国企业开始在亚马逊和巴塔哥尼亚兴建大坝和水力发电厂,为了降低货运成本和加强互联互通,在巴西、秘鲁和委内瑞拉等国铺设数千公里的铁路。中国的开发银行甚至为阿根廷提供资金,建设一座先进的核电站。香港的一位亿万富翁已经获准修建一条横跨尼加拉瓜的运河。该运河与巴拿马运河一样,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这是近几十年来最雄心勃勃的土木工程项目(虽然存在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我们对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分析表明,这些投资不仅深化了中国政府与那些早已建立了高层次贸易关系的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还进一步提高了致力于拓展海外业务的中国企业的经济利益。

如今中国的海外投资规模在三十年前是很难想象的。近代中拉关系经历了几个不同,但并非壁垒分明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拉商业关系快速增长。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向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提供了大量对外直接投资(OFDI)。自2013年以来,中国开始积极参与该地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路途坎坷

由于这些合资项目都有其新颖性,因此投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基础设施项目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而目前,这些企业对当地的文化和法规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发现,由于担心项目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会给当地居民以及他们的生计带来危害,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大多数项目都遭到了当地的群众的强烈反对。例如,中石化在哥斯达黎加莫因港和厄瓜多尔亚苏尼国家公园的炼油厂项目就面临着人们对于其环境影响的担忧。前者由于首次评估存在严重疏漏而遭到了国家环境部长的反对,而后者则因为80万人签署请愿书而被政府叫停。

阿根廷圣克鲁斯的孔多克里夫和拉巴朗科萨水电大坝在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而最终被阿根廷最高法院下令叫停。有时候,地方法院的干预会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公司的经济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企业倾向于雇佣中国人而非本地工人,特别是管理和高层技术人员,劳工问题也日益突出。企业应该增加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岗位当地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所占的比例。

对于东道国来说,透明度不足和主权丧失方面的担忧一直是公众讨论的重点。尽管如此,我们收集的证据无法得出中方的贷款和经营活动有害于拉丁美洲的经济或政治发展的结论。这些投资在填补了该地区基础设施缺口的同时,还结成了可以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提升国际地位的新的盟友关系。

汲取经验教训

我们研究发现,中国若希望当地项目取得成功,必须深入当地社区,加强与当地民间社会的沟通和反馈(而不是基于国与国之间谈判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这些企业应加强财务预测和预算能力,尽量缩小预估成本与最终成本之间的差距。作为复杂资本货物供应的“后来者”,中国企业应尽量减少一些典型障碍产生的影响:创新体系不完善、本地供应链不发达,以及行业网络协调经验不足等。如此,中国才可以跳出一家公司控制整个供应链、当地合作伙伴和中国供应商享有特权的垂直整合模式。

环境和劳工问题方面的担忧极有可能还会持续下去。但是,东道国需要提高透明度,鼓励竞争,并且出台更严格的法律。反过来,中国可以通过与美洲开发银行和CAF(拉丁美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合作,完善和增加在该地区的融资、规划和管理。中国企业可以在遵守劳工和环境标准方面做得更好。

互惠伙伴关系

中国为拉美地区提供了亟需的资金,填补了他们的投资真空。没有证据表明,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修建公路、铁路和港口会给区域一体化或与欧美的传统国际联盟构成威胁。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在该地区开展业务的机会积累宝贵的经验。相比中国的其他投资目的国(如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法律标准体系相对较为完善。

中国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是基于意识形态,其与阿根廷总统毛里西奥·马克里、巴西总统米歇尔·特梅尔和智利总统塞巴斯蒂安·皮涅拉之间的长期关系就可以说明这一点。这些国家以及我们书中所讨论的其他国家并没有因为获得中国的投融资而危害到自身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并没有在书中讨论委内瑞拉用石油还贷的案例)。​

 “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其巨大的覆盖面(连接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对贸易、能源、运输和基础设施能够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我们进一步收集中国参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基础设施的系统性证据,我们将会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对该地区的广泛影响。为了避免评估失之片面和偏颇,这是非常重要的。而片面和偏颇的评估对我们理解中拉之间重要的伙伴关系毫无价值。

英文原文首发于中外对话子网站中拉对话

翻译:于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