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zed

中国城市道路很难走吗?

要在愈加拥挤的中国城市发展”慢交通”,规划者要提供给步行者的不止“有路可走”,还要兼顾“有趣”和“好走”。
中文
<p>图片来源:Alamy<br />
&nbsp;</p>

图片来源:Alamy
 

中国城市道路对步行者来说好走还是难走?近日,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联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发布的报告,通过对街景图片的虚拟分析(Virtual Auditing for Built Environment),以街道步行指数(Walk Score)和环境指数为标准,评价了中国50个城市超过一万条街道的步行友好性。研究发现,占比高达10%的中国街道获得零分,而满分道路只有15条。

“有路可走”不等于“好走”

2018年末,中国的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3亿,接近中国人口的60%。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车与人的路权矛盾愈发明显,而高速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也带来了拥堵、污染等“大城市病。”

中国在政策层面正在鼓励以步行为主的慢交通,规划观念的转变正在带动中国城市路权重心从机动车转向行人,然而摆在城市规划者面前的任务远不止让行人“有路可走”,还要道路对步行”友好”。

NRDC从2014年起陆续发布了4期中国步行友好研究,试图尝试不同的评价方法,转换评价视角,对中国城市道路的友好性做出评价。

第一二期的研究参考的标准是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政策管理这四个维度,第三期则重点关注了街道对于行人选择步行的吸引力,参考标准有沿街商铺的多样性和数量等。

最新的第四期的《中国城市步行友好性评价》将目光放在了路况更复杂的城市活力中心-即车多人多、店铺林立、各类服务设施较集中的区域,并通过“步行指数”和“环境指数”两个维度,即道路的有趣性和好走程度,衡量街道友好性。

“一条步行友好的街道不仅要有平整的铺装,整齐的行道树等良好的步行环境,让市民行走时感到安全舒适,还需要在街道两侧有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店,餐馆等服务设施,提供出行的理由,增添步行的乐趣,” 报告指出。

本次评价选取了50个城市的71个城市活力中心,包括了12740条街道上31226个观测点。用以考量街道“有趣”的步行指数主要考察街道上功能设施(如便利店、餐厅和商店)的多样性,环境指数则包括9 项指标,包括步道宽度、街道绿化、有无长期占道、过街设施、专用自行车道等。

结果发现, 中国城市的街道普遍“不好走”:71个城市活力中心的街道环境指数(0-100)的平均值仅有41.9分,且超过50分的只有10个。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城市街道在设施多样性方面表现较好,有超过91%的街道步行指数(0-100)都能达到90分以上。

难走的街道主要表现为没有供行人安全过街的过街设 施、没有街道绿化、没有保障行人安全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隔离设施、以及严重的占道现象。

宽马路更好走?

不同于大家对于“大街区,宽马路”步行不友好的印象,报告发现“宽马路”的街道环境指数要远高于“小街区”。

报告撰写者之一,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政策分析师姚怡亭解释,以得分较低的小街区拉萨大昭寺八廓街为例,街区附近基本没有做到人车分离,存在安全隐患。同样的情况大多存在于很多历史悠久的老城区内。这些街道保存着大量传统民宅建筑或历史遗迹,狭窄且没有拓宽空间,设施落后且缺乏管理维护。

而中国城市中的“宽马路”往往是城市主干道,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都能获得更多资源。

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 中国区副主管刘少坤认为,宽的道路相较于与窄的道路上,有更好的空间条件营造出更好的步行环境。同时,宽马路有更好的管理,违章占人行道停车等方面也会有很好的控制。

姚怡亭认为“宽马路”和“小街区”在步行友好的表现上各有长短,得分低并不意味着宽马路更优,而是建设水平更高。“就城市交通规划角度而言,我们还是推崇小街区”,她说。作为城市主干道的宽马路虽然“好走”,但难以通达城市的各个小角落。用更小的街区加密城市的“毛细血管”会带来更高的步行便捷性。

公众的质疑

在此次报告中得分最高的道路包括北京市中关村、广州市天河路-体育东路和济南市山大北路等。然而公众对于这些道路“友好”与否有着不同的声音。

澎湃新闻发布在新浪微博的报告简讯下超过650条评论中,获得最多认同的前10条评论中有6条都对“北京中关村获得最高分”表示异议。

评论表示,“在中关村工作多年,中关村的路,不仅有很多不合理的设置,并且在高峰期人多的时候会让人崩溃。”

对此,姚怡亭表示,报告数据是通过对街道全景照片人工打分的虚拟分析得出,并没有全面涵盖道路属性,“而行人的感受是全方位的,所以才会和公众日常体验产生一定的偏差”。

在刘少坤看来,步行友好评价需要从不同层面与角度进行更加细化的分类和分析。

“未来二十年,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在城市居住,现在发展思路开始有了变化,” 刘少坤说,“不过,这只是个开始,街道的管理从理念到工艺再到维护,各个层面都还有非常大的挑战。”

报告认为,城市在进行步行友好建设时,应加强对支路的投入,并首先将行人被机动车、商贩、不合理规划等占走的空间还给行人。

“一个城市对步行友好的重视……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之一,“报告写道,”而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将成为城市打赢’人才争夺战’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