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软实力”纪录片展现中国生物多样性

中国首部以植物为“主角”的纪录片,探讨了起源于中国的植物如何影响世界历史和文化。
  • en
  • 中文
<p>《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中的镜头。图片来源:李成才</p>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中的镜头。图片来源:李成才

“人类随植物而定居;植物随人类脚步而迁徙。8000年前,大豆用一粒种子饱满了无数生命;7000年前,桑树走来,成就了未来的丝绸之路。”

这不是散文或诗歌中的文字,而是中国首部以植物为主角的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中的旁白。这部由中国官方发起拍摄的纪录片,历时三年多制作完成,用十集呈现了茶树、桑树、水稻、大豆、竹子等28种植物的轨迹,每集50分钟。纪录片从这些植物的生根发芽讲到开花结果;从它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意义,讲到对世界的影响。

“(我)希望大家以植物生命为尺度,对生命做一些沉思。” 这部纪录片的总导演李成才说。

这部纪录片于2019年9月首播,在中国广受欢迎,背后是近年中国观众对自然纪录片的兴趣增长和生态保护议题在中国官方话语中的不断强化。

与植物同行的文明

纪录片介绍道:“地球上的植物大约三十万种,近十分之一生长在中国”。与其说它是一部自然纪录片,倒不如说更像一部是透过植物来展现中国地理风貌和人文历史。制作团队走访了国内27个省份的93个地区,展现了中国独特植物的风貌:从青藏高原“雪兔子”(生长于高山流石滩、沙石地的一种桔梗目植物)在风雪中的顽强繁衍,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植物的空间争夺战;从西北地区梭梭树创造沙漠绿色奇迹,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中国鸽子花”——珙桐——躲过漫长的第四纪冰期在中国幸存下来成为 “活化石”。

李成才说,“我们用这部纪录片来谈论植物怎么孕育我们的文明,孕育我们的民族,一方水土养一方植物,一方植物才能养一方动物。”


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中国鸽子花”珙桐,图片来源:李成才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使用大量篇幅介绍植物对中华文明的贡献——中国人的祖先一代代选育出的大豆不仅喂饱了他们自己,也给了他们饲养家禽家畜的资本;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日本不仅带去了大唐的佛法,也带去了作为礼物的大豆种子;中国人用竹子制成了早期记录文字的竹简,“5000年中华文明有两到三千年记载在竹简之上,也因为有了竹简,书写体统得以稳定”;而茶在中国不仅是一种饮品,茶叶也被作为药材广泛使用。

“从衣食到住行,从药用到审美,一个丰富的植物天堂孕育并陪伴了一个文明的诞生。这个植物的天堂,不仅塑造着中国,也在影响着世界,”纪录片旁白介绍道。

作为“软实力”的自然纪录片

如题目所揭示,纪录片的一个重点是中国植物如何影响了世界。制作团队走访了7个国家,展现中国植物如何在那里扎根并融入当地的生活。“从中国出发,水稻已经在全球113个国家扎根”,稻米成为亚洲众多国家饮食文化中重要的一环;猕猴桃在获得与新西兰国鸟几维鸟的名字之前,本是湖北长江流域森林里一种名不见经传的野果;中国白桑成功“移民”意大利,“成就了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美第奇家族”,使其“从丝绸贸易中积累了大量财富,一代代的美第奇家族成员对文学家和艺术家进行赞助,他们用富可敌国的财富,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稻米成为亚洲众多国家饮食文化中重要的一环,图片来源:李成才

这种“中国中心”的叙事带有浓重的中国官方纪录片风格。自然界植物的迁徙被呈现为“中国对世界作出贡献”和“软实力”的输出,这与人们通常看到的自然纪录片有着明显区别。《光明日报》的评论文章指出,近些年中国纪录片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认为《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唤起了社会的“文化自信”。

在网络播放平台爱奇艺上,大多数观众对《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的实时评论基本都很正面,感叹画面精美和思考自然保护的声音占到了多数——“每一帧都能当作壁纸”、“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请保护好她”;同时也不乏爱国主义的评论——“只有在盛世才能看到这样的作品”、“中国的植物和中国人一样伟大”。

生物多样性之忧

作为献给植物的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让观众看到了中国的山川河流、树林草原之美,物种的丰富,和对文明贡献的伟大,而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人类对自然的破环,和气候环境面临的紧迫问题却相对着墨不多。

对此,导演李成才的解释是:“这是中国的第一部植物纪录片,当然,植物面临着隐忧和濒危的状况,我们先做的是保护和提高观众对植物的关注。现在保护自然的声音越来越强。老百姓对各种问题有不同看法,但是对环境保护态度相同,有相似的愿景。”

李成才说他的下一步工作是拍一部关于濒危物种大救援的纪录片,会更多展现生物多样性面临挑战。他说,“中国是一个自然纪录片的富矿,我希望可以通过纪录片向世界诉说中国的生物多样性。”

这里收看《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第一集的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