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

作家郭小橹:“这场噩梦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过程。”

作家兼电影人郭小橹说,人类本性中有破坏性的一面,“气象站”项目旨在借助文学激发人们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用新的方式讨论环境问题。
  • en
  • 中文

郭小橹,小说家、电影制片人,出生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渔村,现居伦敦东区。

郭小橹曾被英国文学杂志《格兰塔》评为2013年 “英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现为国际项目“气象站”特聘作家。“气象站”尝试把小说等文学形式带入气候变化讨论之中。

气象站项目中,来自澳大利亚和欧洲各国的作家与科学家、经济学家、老师、学生一起探讨如何用文学激发人们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如何用新的方式来讨论环境问题。

气象站项目由总部位于伦敦的艺术组织“自由文字中心”发起,郭小橹在这里接受中外对话的专访,介绍这个项目以及小说创作如何协助应对气候变化。

中外对话:能否介绍一下“气象站”项目?

郭小橹:“自由文字”在伦敦为职业作家提供了一个场所,他们以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为题材进行创作。我可以去不同的城市与其他特聘作家合作,因为我们需要全球性的行动。中国发生灾难,会影响到南亚、澳大利亚甚至欧洲。我们共有五个站点,分别位于伦敦、都柏林、华沙、柏林和墨尔本,在这些地方我们将与科学家、学生一道工作,创作小说。

中外对话:把气候变化与小说创作结合起来有什么重要意义?

郭小橹:现在世界面临着两大危机。一个是经济不平等,表现为极端资本主义;另一个就是环境危机。后者更为严峻,因为这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中国各地水污染都很严重,很多村庄被称为“癌症村”,因为那里的饮用水被重金属污染,做饭、灌溉用的水都被污染了,最终导致所有人都得了癌症。

要说对人类的未来我们有什么需要担心的,也许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会死于癌症,而下一代人可能因更多的环境类疾病而死去。作为小说家和电影制作人,讲故事是我唯一的工具。

三年前,我创作了小说《三头鸟村记事录》并改编成电影。在这个故事中,整个村庄都为经济发展而疯狂了。村民声称有飞碟降落在村子里,借此发展旅游业,建设飞碟旅游中心和飞碟温泉疗养院。最后,声称见过飞碟的女主人公不得不乘飞碟离开村庄、离开地球。

女主人公最后意识到地球上已没有地方可以居住,但现实中的我们还得在地球上继续生活下去。我们无处可逃,所以我们必须为了食物和水做点什么。如果现在我们还不行动,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

中外对话:作家和艺术家如何影响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态度?

郭小橹:这个问题我要从中国人的价值体系来回答,我不知道如果我是法国人我会如何影响公众。在欧洲,艺术应该是独立的,不受政治干涉的。但是我在社会主义国家长大,我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虽然我已经在英国居住了十年,而且用英语写作,但我的思考方式还是社会主义的。我认为小说和电影都必须有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内涵,能够被大众接受,能够起到一定作用。我不能脱离现实而生活。我希望自己的风格和艺术形式能够超越现实,但小说内容和电影画面还是扎根于现实的。我确实把写作看成直接参与社会的方式。

中外对话:在你看来,中西方对环境和自然的看法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郭小橹:没有,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过去,中国和印度非常贫困,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去考虑环境问题。但现在中国已是一个中等发达的国家,有资源、有时间采取环保行动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呢?不管怎么说,这是个历史过程。有了电,人们才会想我们该怎样发电。所以这个过程是物质层面的也是精神层面的。我认为环境危机这场噩梦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过程。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没有注意到这种平行演化。西方也是最近20年才开始讨论可持续发展,现在中国和印度也开始参与这个讨论。这是个历史过程,我认为在这方面中西方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中国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参与者。

中外对话:你的第一部小说《我心中的石头镇》讲述了常遭到风暴侵袭的小渔村的艰难生活,这个故事以你的家乡为原型。在海边长大的经历是否影响了你对环境的看法?

郭小橹:我在东海边长大,这里从六月到九月常常刮台风。我的祖父曾有一条船,但在风暴中被毁了,他只好在街上开个小店卖东西。我对自然的感受与澳大利亚冲浪的人不同。在我看来,大海是个残酷的地方,但我们还是要在海里讨生活。如果祖父捕不到鱼,我们就无法维持生活。大自然会发生灾难,也承载着人们生存的渴望,我这样看待大自然,是因为我在渔村长大,大自然是我们获取食物、挣钱谋生的唯一来源。

中外对话:过去几十年里你的家乡有没有什么变化?

郭小橹:现在那里非常发达,但依然混乱嘈杂。现在已经没有单干的渔民了,都是大型的工业船,使用机器,雇佣工人,效率很高。我并不是说过去的方式更好,没有人能不受工业体系的影响。我们都是这个工业化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找到更平衡的方式来应对现实。

陈韵楠,洛蕾塔对本文亦有贡献

5月20日,郭小橹将在伦敦的文化组织亚洲协会(Asian House)畅谈她的新书《最蔚蓝的海》(英文名《I am China》)

翻译:郭筝